2024年伊始,原创昆剧《诗宴·唐才子传》精彩上演,演员谢幕时,“李白”走向观众,一句家喻户晓的唐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次激活观众的文化DNA。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一批聚焦历史文化名人的新编历史剧陆续在江苏舞台上演,让观众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心灵共振,传承穿越千年的精神力量。
挖掘文脉资源,
连接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
文艺精品是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创造新时代的舞台风景?近年来,李白、苏东坡、郑板桥、张謇等历史人物陆续“走到”舞台中央。
由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和国家京剧院共同创排的京剧《张謇》,以饱满的艺术形象,深刻昭示了缔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的家国情怀。
“该剧没有力图全面展现张謇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没有尝试挖掘他在特定历史时段里的突出地位,而是聚焦一点、集中一事,浓墨重彩地再现他创办大生纱厂这一事件。”省艺术评论学会秘书长许其兵说。
创办大生纱厂,不仅是张謇“实业救国”梦想的实践原点,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落笔于此,人物弧光尽显,那么摆在扬剧《郑板桥》编剧罗周面前的则是一道难题。
郑板桥的诗文、案牍、书画、评传、民间故事……反复阅读令罗周越来越惶恐:郑板桥身处的环境,既无唐之磅礴,也无宋之风流,他一生的经历十分平淡,最具戏剧性的“山东放粮”一节,已被屡屡搬上舞台,民间故事又失之细碎,这是个“箭垛式人物”,这戏怎么写?
想要精准地刻画这位“扬州八怪”之首的人格气象,编剧必须披荆斩棘开掘出一条新路。“世称板桥‘诗书画’三绝,他平生只画兰竹石,道是‘世间四美’,为‘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我想,这便是本剧题旨:高洁人格,千秋不变!”罗周说。
去年11月底,《郑板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中央文史馆馆员、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高度评价该剧是新时代一部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新编历史剧作品,“郑板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人生意境如兰、如竹、如石,这是中华戏曲的守正创新。”
“心里始终要装着观众”,锡剧表演艺术家周东亮在打造锡剧《苏东坡》时,最重要的考量,是如何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锡剧《苏东坡》开篇即从这里写起,带着观众去认知感受,文人苏轼如何成为种地、写诗的“苏东坡”。周东亮认为,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达观态度可以启发当代青年,人生路上磨难重重是常态,只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轻松乐观并非躺平,“苏轼在被贬的人生中依然笔耕不辍,同时记挂天下民生,他走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绽放出新的火花。”
省淮剧团创排的淮剧《范公堤》,讲述了范仲淹为解海潮之患,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修堤的故事。当主演陈明矿一口气唱到“誓不背、念不摧,志不渝、心不违,年少誓言不违背,千难万险志不摧,锲而不舍、百折不回,不怨不悔、不避不退,不惧不畏、不气不馁”,16个慷慨激越的“不”字倾泻而下,将范仲淹韧劲和决心唱到观众心里。
省作协会员董小潭用文字记录下观演现场:“掌声在全场几十次响起,这中间有感动与喟叹,坐在我一旁的上海90后女孩告诉我,她竟然三次流下了感佩震撼之泪。”
构造审美品格,
“一枝一叶”总关情
历史文化名人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以此为题材的新编历史剧,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见历史、见名人性情,更要展现中华传统美学和当代审美追求。
“居不可无竹,剧也不可无竹”,锡剧《苏东坡》舞美设计倪放在舞台呈现上做足了“竹”文章。他将一个竹子的斜剖面置于舞台上方,既是苏东坡人格与画品的叠加,代表苏东坡的精神宇宙,“竹幕”还可以在舞台上起到分割时空、演绎“戏中戏”等功能性作用。
同样爱竹的还有郑板桥。扬剧《郑板桥》紧扣扬州园林的审美意象,在舞台上构建了一个“风字框”,将石、竹、桥等意象呈现其中,尤其是郑板桥画石一幕,巧妙地借灯光处理虚实关系,呈现独特的意境美。
既要呈现历史气韵,又要符合现代审美,一个个戏剧空间,是舞台剧精神世界的外向表达。而对于服化道具的细致考证,则引领观众走进文化的厚重根脉。
昆剧《诗宴·唐才子传》中,著名诗人“组团”而来。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贾岛究竟什么样?从服装上的细节可见一斑。“作为山水田园派代表性诗人,王维的服饰设计上融入了他自己所绘制的《江干雪霁图》。之所以采用这幅画,是考虑到与剧情相结合,《守志》一折中,王维被安禄山拘禁,并强迫其变节。采用这幅雪景图,一则是表明王维守志的心境,二则也是以雪来证明王维的气节。”服装造型设计赖宣吾告诉记者,人物造型设计最重要的是展现出诗人的气节与精神,剧中白居易与刘禹锡的服饰色彩取自于唐三彩,设计上采用了唐代的团花,群体角色和女性角色的设计则参考了唐俑造型,琵琶女的造型参考了《簪花仕女图》。
国家一级演员龚隐雷在《诗宴·唐才子传》中饰演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她还特别提到了剧中对于琵琶这个民族乐器的讲究。与她之前饰演过的李香君“坐姿竖抱”琵琶不同,唐代为了方便在马和骆驼上弹奏,琵琶是“横抱”的。
在新编历史剧中,语言的准确“表达”,往往更加考验主创的能力,也决定了观众能不能抵达历史深处。
“我一向要求唱词风格气质与所写人物之诗文格调保持一致。写《凤凰台》,我便是李白;写《第一山》,我便是苏轼;写《郑板桥》,我要泼洒的,便是板桥先生灵魂的水墨。”在撰写《诗宴·唐才子传》时,罗周又通读了杜甫存世的1400多首诗,将其诗歌中的文字元素“掰碎了”融入词曲,务使人物曲唱,有杜诗的质感。“像这样的‘笨功夫’,正是我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致敬。”罗周说。
当代视角,
让新编历史剧斑斓多彩
历史文化名人是一个用之不尽的宝库,而“当代视角”的注入,则让这些历史剧呈现出斑斓的时代色彩。
“他者”视角的切入,是《诗宴·唐才子传》打破时空、情感阻隔的方法。《诗宴·唐才子传》根据元人辛文房的同名评传集改编,以五位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贾岛的生平轶事、人格光彩、个体诗风与时代风貌之关系为题材创作,其中,施夏明一人分饰李白、刘禹锡、李昂、辛文房四角。“说到辛文房就不得不佩服罗周老师的妙笔,她把作者搬入剧中,在作者本人的叙述中,打开诗人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叙事方式。”
穿越历史,也意味着如何以今人之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展现人物。
南京市越剧团青年演员李晓旭,凭借在原创诗韵越剧《凤凰台》中扮演李白一角荣膺“梅花奖”。剧中,她大胆创新,将昆曲身段及念白节奏恰到好处地融入越剧,塑造了舞台上独一无二的越剧李白。而无论是“郑板桥”的扮演者李政成、“苏东坡”的扮演者周东亮、“范仲淹”的扮演者陈明矿,还是《诗宴·唐才子传》中王维、李白的扮演者柯军、施夏明,他们将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当代的心灵相连接,让观众产生超越时空的心意相通和情感共振。
艺术形式的不断丰富,让古老戏曲唱出时代新声。在保留淮腔淮韵的前提下,《范公堤》融入交响乐增强恢弘气势,让新、老戏迷都耳目一新,拓展了淮剧声腔艺术;舞台呈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既营造厚重、悲壮的氛围,又不失戏曲的空灵和意境,在现代舞台上一展古典戏曲魅力。范公的精神在千年的岁月中沉淀、凝结为宝贵的馈赠,千年范公堤不仅是地理上的大堤,更是精神上的大堤。
新编历史剧为什么能引发年轻观众的共鸣?在《诗宴·唐才子传》导演马俊丰看来,这就是文化的向心力。“从先秦文学一脉相传而来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都好比电脑C盘里的隐藏文件,最先被建立,偶尔显示于窗口,默默地维护着整台电脑运转。”马俊丰说,就像此前的《长安三万里》一样,让观众共鸣的不仅仅是艺术的美,更因为唐诗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它带给我们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是我们生长的土壤,也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
在舞台,打开我们的“文化故乡”
2024-01-24 -
《新华日报》专访戏剧领军人|周东亮: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2023-11-16 -
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结果公示,集团昆剧演员施夏明上榜!
2023-05-19 -
微剧评:红色经典·现代木偶·剧说《海娃》——说说我对原创木偶剧《海娃》的观后
2023-05-06 -
省演艺集团: 在江苏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2023-03-12 -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昆剧《瞿秋白》亮相首都舞台 参加“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2023-03-01 -
施夏明:我用昆曲演绎瞿秋白的英雄故事
2023-02-28 -
人勤春来早|昆曲火爆“开箱”,江苏演出市场强势复苏
2023-02-17